趑趄不前的成语故事


趑趄不前

拼音zī jū bù qián

基本解释迟疑畏缩;不敢向前(趑趄: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样子。)。

出处《梁书 武帝纪》:“距义阳百余里,众以魏军盛,趑趄莫敢前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趑趄不前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趑趄不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
自暴自弃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
坚强不屈 荀况《荀子 法行》:“坚刚而不屈,义也。”
反哺之私 晋 成公绥《乌赋》:“雏既壮而能飞兮,乃衔食而反哺。”
新仇旧恨 唐 韩偓《三月》:“新愁旧恨真无奈,须就邻家瓮底眠。”
讴功颂德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
自力更生 孙中山《中国问题的真解决》:“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,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。”
多谋善虑 清·李渔《凰求凤·画策》:“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,何不替我筹度一番,行了这个方便也好。”
无法无天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,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。”
学而时习之 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